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创业文案怎么写(我有项目怎么找合伙人)

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创业文案怎么写(我有项目怎么找合伙人)

寻找合伙人的方法论及注意事项

一、前言

(一)引子

项目A:“老B,我的技术合伙人回去上班了,你要是碰到合适的人选,帮我留意一下。”

项目B:“我的市场合伙人刚被挖走了,要不你带团队过来,咱俩合起来一起干?”

项目A:“……要不你带团队来我这得了。”

做项目的过程中,除了上述可能碰到的情形外,合伙人层面还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譬如“始终找不到合伙人”、“合伙人能力不够”、“合伙人由于某种不友好原因离开公司后,四处败坏公司名声”、“合伙人有不良记录”等,而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在找合伙人过程中不慎埋下的隐患。

(二)本文期望能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在前一篇《如何构建商业模型》中,如果找到了自己非做不可的理由,并且有了自己的商业认知和思考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可能就是“寻找其他潜在合伙人”,但就像上面提到的那样,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所以借此机会尝试性的探讨一下找合伙人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主要目的在于:为早期创业项目的创始人及潜在合伙人提供借鉴;梳理自身积累并扩充储备。

需要说明:内容均为当前经验和认知,如有不严谨、理解不到位之处,欢迎留言指正。

(三)内容框架介绍

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和注意事项两方面进行探讨。方法论旨在形成一套系统性的寻找思路;注意事项旨在解决实操过程中碰到的特定问题。

(四)寻找合伙人在创业过程中的地位

现行公司架构中,合伙人基本属于顶层,具有法律所赋予的一系列权利,因此具有极高地位,而合伙人在现行公司架构中的地位决定了寻找合伙人这件事在创业过程中的地位,具体表现在:这件事会贯穿创业过程的全生命周期;这件事基本由合伙人级别的人负责。

二、寻找合伙人的方法论

(一)要不要找合伙人

这里面涉及我们找合伙人的目的和意义。按照当前普遍的认知,一般做项目都会选择找合伙人。一方面,个人的时间精力、阅历能力、资金等要素是有限的,不足以支撑整个项目的落地,通过合伙可以集资集智,利益捆绑,提高成功率;另一方面,通过合伙可以降低失败后的个人损失。

从项目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合伙的好处是会大于单干,包括现在的投资方也会偏好有合伙人的项目,但也碰到少数单干的项目,其能力和资源很强,所以初期对合伙人的需求性就不是很高:一个人就能把大部分事情都搞定了。

(二)什么时候找合伙人

找合伙人不一定是“有需要时”才开始,可以从未做项目时就启动,直到整个项目结束。而不同的寻找时机得到的效果会不一样,这跟融资的时机道理是类似的。比较好的时间点可能有这几个:一是未做项目前开始物色;二是项目所在领域大热时筹划扩充合伙人;三是项目发展势头迅猛时扩充合伙人。如果都碰不到这几个时间点,那么可能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寻找。

(三)找几个合伙人

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标准答案,即使知名投资人说的也不一定能适用在某项目中,普遍的认知是:有限合伙类型的初期项目,合伙人2-3人即可。为什么是“2-3”呢?一是保证合伙人的单兵作战能力足够;二是保证决策效率够高;三是办理手续快捷。

之前碰到一个项目方,团队结构很有意思:项目还没有多大进展,就引入了市场合伙人、技术合伙人、运营合伙人、财务合伙人,加上自己就5个合伙人了,而公司总共8个人。这么多合伙人如果都是需要的话,是不是某种程度上说明项目发起人能力有不少瑕疵?

(四)找什么样的合伙人

需要对所要找的人做一个预期的画像。这方面需要考量的维度很多,但也不是无迹可寻,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互补性、胜任度、稳定性、品行。关于人的背景调查,市面上有机构专门做,他们能查到很多自己查不到的东西。

互补性:可以从能力互补、资源互补、性格互补、见识互补等方面论证。

胜任度:可以从创业精神(all in的态度,良好的大局观、乐观抗压等)、能力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论证。

稳定性:可以从项目理念及价值观的认可度、团队治理及行事风格的认可度、互相信任程度、自身财富积累程度等方面论证。

品行:可以从无不良记录、有职业道德和操守等方面论证。

(五)通过哪些途径找合伙人

初创项目潜在合伙人主要从自身现有圈子中寻找,而在现有圈子中找不到的时候,可以扩大寻找范围,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下列几种途径寻找:

找前同事、同学、朋友。这类人群,可能性比较高,毕竟积累了相当的熟悉度和信任度,脾气秉性都有过磨合,这是自身圈子中最为可靠的人群。

找合作伙伴。曾经合作过的人因为打交道过程中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再次合作是有可能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通过创业活动寻找。当前有很多的政府、行业协会、大公司会举办一些高质量活动,这里面可以链接到潜在人群,可以作为寻找线索。

通过朋友或其他人介绍。经人介绍的东西会有一些失真,朋友不够了解公司,对所介绍的人或许也不够了解,因此可能性相对较低。

通过相关社交软件寻找。有一些软件,专门链接想要创业的人群,还有一些社交软件所建立的圈子、社群,这些都是寻找线索,但是质量参差不齐,信任的建立时间也比较长,可能性较低。

被动获得。公司越做越大,名声在外,或在某场主题分享中,让人认识了公司,这时候就会有可能吸引到一些优秀的人。同时随着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从公司核心员工中培养选拔也是一种途径。

(六)如何吸引合伙人进来

公司吸引合伙人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靠信任,有的靠画饼,有的靠逻辑说服,有的靠业务数据,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所依靠的点也会不同,这里面是否有一些不变的、通用的东西,可以让我们在公司没品牌、没名声、没资源,似乎什么都缺的初创条件下吸引潜在合伙人进来呢?或许整个事情中,不变的点是:理性层面的“发起人需要不断的站在潜在合伙人的角度考虑,并据此做出对策以打消潜在合伙人的顾虑”,以及感性层面的“发起人的魅力”。

以此做为基础逻辑,吸引合伙人的方法论就变成了“如何才能站在潜在合伙人角度”、“什么样的对策能解决顾虑”、“如何体现魅力”。

首先解决“如何才能站在潜在合伙人角度”。最理想的状态是发起人就是“潜在合伙人2号”,思维方式、做事风格、经历阅历、言谈举止等方面与潜在合伙人一致,但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退而求其次,通过了解其经历和想法,从而尽可能与其“同频”,这个是可以做到的,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准备提出合伙前,要预留时间让自己熟悉对方,多翻翻朋友圈、社交动态、了解工作进展、约球约饭等。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将能够尽可能准确的找到潜在合伙人的顾虑点,并对其有更深刻的认知。

其次解决“什么样的对策能解决顾虑”。每个人的顾虑实在不一样,所以提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一些通用的可能会考虑的点是“我想要得到什么,加入之后能不能实现,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为此我要付出的成本如何……”,对此我们需要用短期利益、长期利益,发展前景,理念目标,权利,保障措施等多方面要素说服对方,同时尽可能用潜在合伙人最习惯的方式制定对策并告诉对方,比如对方习惯用数据说话,就不要空谈文字,喜欢直接了当就不要绕弯,喜欢谈情怀就偏重谈情怀,喜欢脚踏实地就不要满嘴都是远大目标。

最后解决“如何体现魅力”。“魅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会体现在每个细节中,可能迎面走来就能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也可能随意说的一句话就让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比如之前碰到的一项目方,酒桌上多次提及自身身价和宴会排场,整个给人的印象就不好。“魅力”也可以体现在做事和用人格局上、可以体现在事物认知思考上、可以体现在判断力和直觉上……

做好这些是否足够?可能还是不够。为何?提到的“不变”的点未必穷尽。

(七)如何避免合伙人离开

合伙人的离开危害性一般会比较大,轻则品牌受损,重则业务萎缩,因此需要尽可能避免。合伙人离开,可以分为主动离开和被动离开。被动离开原因可能是“发生斗殴被拘留”、“发生车祸无法履职”等,这里不讨论被动离开情况。而一般而言,合伙人之间沟通到位,发生主动离开的情形概率不高。避免主动离开的情况,实际上针对主动离开可能出现的原因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即可。

项目看不到希望。这是离开的普遍原因,而这个情况却最容易出现,因为有很多项目质量并不高,也最容易撑不过去。应对的方法没有太多,做出业绩是最好出路,业绩将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利益分配不合理。有一些合伙人占有股份却不做事,有一些后进的合伙人股份占比与付出不匹配,凡此种种均会产生该情况。应对方法是通过股东间协商进行股份调整。

股东间联合挤压。这是行事风格、理念、利益等因素综合造成的。应对方法主要是合伙前严格筛选、合伙后发起人确保有能稳住局面的能力。

即使有了这些对策,也不能确保合伙人不离开,一方面不是所有对策都能让让双方达成一致,另一方面这事也不是对策能够完全解决的。如果一旦离开无法避免,重要的是把股份、工作、情义等处理好,这方面内容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

三、寻找合伙人的注意事项

(一)没准备好时要不要找合伙人

如果在方法论中思考清楚后觉得需要找合伙人,那么就找。至于有没有准备好,很难界定,也不可能准备好,总会有很多没想明白的问题,而在找寻的过程中,需要将没想明白的点和风险告诉对方,尽量缩小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最终由对方判断是否加入。

(二)一直找不到合伙人怎么办

这类问题可以拆分成两个环节来看,一是找的环节,另一个是谈的环节。找的环节:基数是不是足够,如果在自身圈子内找不到合适的合伙人,有很大可能是自身积累不够;谈的环节:谈的方法是不是不对,抓不住对方的兴奋点和痛点。这些会牵扯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可能现在的自己并不适合创业,当创业的时候,身边都没有同学、朋友、老乡、前同事等可以作为合伙人,没有人愿意跟着自己,这种公司就不要做了,再积累积累。

(三)机构类型的服务合伙人要不要

看情况选择。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机构,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服务或者资源对接服务,将服务折算成资本金,从而进入公司股东层面成为公司合伙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模式,既然存在就有其合理性,缺点在于:这样的合伙形式注定不可能像个人合伙一样全身心投入并且顺畅沟通,优点在于:用早期少量价值未知的股权代替现金获得相应服务。优质项目较少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毕竟完全可以去找投资方,而找不到投资方又有这方面需求的可以考虑选择,只要觉得值就行。

(四)要不要找家人合伙

不要。在创业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合伙人摩擦、碰撞,当出现事理和情理杂糅的时候,就会很麻烦,所以即使家人或家族人要求进入,也需要学会拒绝。

(五)资深财务想合伙要不要

看情况。在方法论中思考清楚准备要找几个合伙人之后,自身会选择最重要的人来搭建,如果预设3个人,最缺的是技术和市场,那么财务合伙人暂时就缓缓。千万不要想着一开始就把团队构建的很完美,因为如果细究会发现哪方面人才都缺。

四、内容小结

方法论有了,注意事项有了,但实际在做的时候也并不容易,并且不同的人去做,差异会很大:有的人不费口舌便能很容易的吸引到人,而有的人就是说破天也没人愿意跟着干。最终能否找到合适的合伙人也是需要靠缘分和运气——尽人事,听天命。回过头看,找到合伙人的可能性仍然会立足到一个空洞的道理:自身的积累要足够。所谓的方法、注意事项,是术的层面,可以让事情更高效顺利,但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当积累够了一力破万法。

寻找合伙人方面的内容就暂时先写到这,接下来会进一步探讨合伙的具体内容,包括股权分配、职责分工、退出机制、合伙协议等方面内容。

声明:本文由网站用户娜娜发表,千元网创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anyuange.com/21009.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